我們對兒童所做的一切,都會開花結果,不僅影響他的一生,也決定他的一生。
——蒙臺梭利
最近,泰國動畫短片《吵架的父母》又再一度扎了不少父母的心。
故事的開始,媽媽在給女兒講故事,女兒被故事情節(jié)嚇到縮在媽媽懷里,媽媽輕聲安慰她不要害怕。
晚上十二點,爸爸回家了,媽媽便讓孩子一個人先躺著睡覺,自己就先下樓看看。
女孩聽聞父母在樓下大聲爭吵,便順著樓梯看看情況,她猛然發(fā)現(xiàn)爸爸媽媽此刻變成了怪獸,糾纏在一起廝打,兩只怪獸互不相讓,受了傷還要繼續(xù)撲上去消滅對方。
不少網(wǎng)友看到這個動畫片后,直言“真的是太嚇人了”,可是這不就是很多家庭的真實寫照嗎?
父母吵架,受傷最大的卻是孩子,爸爸媽媽的猙獰的面目在孩子的腦海中久久不能散去,這種恐懼會深深刻在孩子的心里,成為無法愈合的裂痕。
作業(yè)沒完成,被家長拿刀砍傷腿,這樣的新聞你聽過嗎?
這樣的事卻真實存在,因為作業(yè)沒完成領不到書,回家之后被爸爸一腳踹翻在地,并揚言:這個孩子我不要了。
即使奶奶出來勸阻,爸爸依然去廚房拿菜刀,情緒失控之下,砍傷了孩子的腳。
也許會有人說可能只是個小傷,然而并不是,小孩腿部的傷口大概有10多公分左右,已經(jīng)是傷到了骨頭,外部的血管和神經(jīng)全部都斷掉了。
這么嚴重的傷勢,只是因為孩子沒完成作業(yè),父親失控就用刀。
情緒不穩(wěn)定的父母,對孩子來說就是災難的開始。
童年時父母爭吵的陰影讓孩子哪怕長大成人也記得一清二楚,他們會把父母吵架的原因歸咎到自己身上。
據(jù)研究調查證明:夫妻經(jīng)常吵架的家庭中,孩子的心理問題檢出率為32%;相比較來看,離婚家庭的為30%,和睦家庭的為19%。
很多長期接收父母壞情緒的孩子,都會漸漸變得“懂事”,其實那不是真正的懂事,他們只是在求生。
不止如此,孩子犯一丁點錯誤就會遭到嚴厲指責、甚至暴打,整天處于害怕、緊張的氛圍中,正常探索、感知的天性基本被抑制,這樣的孩子別說智力發(fā)育受影響,情商也會大打折扣。
父母情緒對孩子的影響,遠比我們想象中更大。
父母教育孩子的正確方式:就算在孩子面前情緒失控,也應該安撫好孩子。
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是為人父母的必備技能,更是對孩子最好的愛。
父母教育孩子的正確方式:就算在孩子面前情緒失控,也應該安撫好孩子。
與其羨慕別人家孩子,不如先努力控制情緒,成為別人家的父母吧。
這是一個再簡單不過的問題:
如果你有機會跟任何人進餐,
你希望是誰?
(任何在世或已故的都行)
大家看到這個問題后的答案是什么,
請自己記住,
然后讓我們看下去
↓↓↓↓↓
主持人拋出問題很簡單:
你可跟任何人共進晚餐,你選誰?
先來看看父母的回答
瑪麗蓮·夢露
(這不應該是男人的夢中情人嗎?)
賈斯汀·比伯
(少女心滿滿啊~)
戴夫·休斯
巴里Humprise
吉米·亨德里克斯
(好像是美國的電吉他演奏手,看來爸爸是音樂愛好者?。?/span>
大部分的父母的答案,多是明星
接著,
孩子們開始入場,
父母則坐在另一個區(qū)域觀看回答
同樣的問題,
看看孩子們的答案是什么?
也許是我們?nèi)?,就像,我們整個大家庭
(孩子,你回答的太贊了!)
媽媽和爸爸
(在寶貝們的心里,爸爸媽媽就是全部啊~)
媽媽和爸爸+1
(同樣的回答,一樣的暖心~)
一定要是名人嗎?可以是家人嗎?
(大一點的孩子也會想到名人,但是,他們覺得父母比名人更重要?。。?/span>
家人
(好簡單的一個詞語,但溫暖程度真心爆表。)
孩子們的回答竟與父母完全不同,
這讓爸媽都驚呆了!
原來,孩子們在吃東西的時候只想和父母在一起,這很酷
在孩子眼里,
父母就是高于一切的存在
小編說
其實,這個世界上最容易被我們忽視的往往是我們最親近的人
你有多久沒有回家吃飯了?
你有多久沒有吃過父母做的飯菜了?
你又有多少次為了與朋友的相聚推掉了父母為你做的晚餐
我們短暫的一生,
回首漫漫長路。
廣廈千間,
夜眠僅需六尺。
家財萬貫,
日食不過三餐。
所有的回憶都存放在那四四方方的房子里和日日相對的桌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