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精神疾病知識尚不能普及的今天,許多患者和家屬對精神疾病的治療有很多誤解!
誤解一:精神病即“思想病”,開導一下就好了
事例
一個女孩因為強迫觀念來醫(yī)院就診,家人反對并干涉:“你就是死鉆牛角尖,想開一點就會好?”亦不讓患者治療服藥?
有的孩子性格內向,總是喜歡獨來獨往,自己一個人呆在房間,不出門,怕見人,家長認為孩子只是性格孤僻,不需要就診治療?
有的人很多疑,總是認為人們在談論自己,別人說的話做的事都是在針對自己?旁邊的朋友和家人認為:“你只是想多了?”忽略這是精神癥狀的可能?
由于精神病患者在社會上是小眾群體,所以關于精神疾病的普及宣教十分的少?人們不了解精神疾病的發(fā)病原因和基本癥狀,所以當周圍的親人和朋友初犯精神病時很難辨別出其癥狀,以至于將其看做是一種“心理障礙”和“思想病”,總認為開導一下就好了,其實不然,這樣反而延誤了精神疾病治療的最佳時間,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精神疾病是由于大腦機能紊亂,往往表現(xiàn)為人的精神活動障礙,如睡覺?知覺?思維?情感?意志?動作行為等心理活動均可出現(xiàn)持久的明顯的異常?不能正常的學習?工作?生活;活動行為難以被一般人理解,顯得古怪?與眾不同;在病態(tài)心理的支配下,可出現(xiàn)自殺或攻擊?傷害他人的行為;有程度不等的自知力缺陷?
精神疾病需要系統(tǒng)的就診治療,科學用藥,心理治療只是精神病治療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心理醫(yī)生通過治療者言語,行為或者某種儀器,有目的的干涉患者的病態(tài)心理?病態(tài)認識?病態(tài)情感?病態(tài)行為及個性障礙,促其向健康心理恢復和發(fā)展的過程?需要結合藥物治療才能取得效果?
誤解二:病急亂投醫(yī),迷信法治療精神疾病
事例
15歲男孩A在醫(yī)院住院數周后,家屬不滿治療效果將其帶出,用求神拜佛,做法事“治療”孩子的病,結果使精神癥狀越來越重?
無論在落后的山村,還是在繁華的城市都有求神拜佛來治療精神病的?他們把精神異常說成是中邪?神鬼附體而采用求神拜佛?降妖除魔的方法來給予治療?利用這種方式治療精神病,不僅影響了人們對精神疾病的科學認識?而且造成患者不應有的經濟負擔,延誤疾病的早期診斷和治療,失去治愈機會,甚至造成病人死亡?
誤解三:同樣是藥物治療,在家和住院治療一樣
由于精神疾病大都是藥物治療,所以很多患者和家屬就認為:“既然一樣是吃藥,住不住院沒有什么區(qū)別?”實施情況并非如此?
精神病患者中很大一部分是沒有自知力的,他們認識不到自己的疾病,抵制吃藥這件事情?在醫(yī)院,醫(yī)生?護士每天都在觀察患者是否直接將藥服下,并監(jiān)測患者服藥后的反應,包括藥物是否有效,是否有副作用?每個人情況不同,對藥物的反應也不同,醫(yī)生可以根據患者的情況及時調整劑量或者改變治療方案?許多抗精神病藥物有副作用,比如:錐體外系反應?流涎?便秘......醫(yī)務人員可以及時發(fā)現(xiàn)及時治療,并且做好相應的防范措施和健康宣教?
誤解四:病好了就不用吃藥了
有許多患者病情好轉出院之后就不再服藥了,結果沒過幾天癥狀反復,重新住院治療?這一情況在精神科非常常見?
精神疾病屬于慢性病,需要長期的藥物治療來穩(wěn)定癥狀?
在臨床上,癥狀消失,自知力恢復,只是代表了“臨床治愈”,1-2年內,一些精神疾病可能會再次復發(fā),所以長期服藥?定期復查對于治療精神疾病來說是一種常態(tài)?許多人對于精神疾病“長期服藥”或“終生服藥”在心理上難以接受,覺得自己成了“藥罐子”該怎么辦?而大家對于一些軀體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長期服藥去沒有心理負擔?所以不論患者還是家屬都應該正確認識疾病的相關治療手段,以正常的心態(tài)面對這一事實?
誤解五:保護性約束等于懲罰患者
事例
一位家屬帶患者來住院,看到有在病床上被約束著怒吼,喊叫的患者,心生恐懼,認為這樣的環(huán)境不利于患者治療與康復?
如同精神疾病不同于軀體疾病一樣,精神科也有它特色的一面?
首先住院環(huán)境上,精神科多為封閉或半開放病區(qū),患者出入受限,嚴格的集中制管理?精神疾病患者不乏有沖動?傷人?毀物?自傷等癥狀,將他們限制在一定范圍內,不僅避免了外出給社會和自身帶來的危險性,還杜絕了外來刺激對疾病的不良影響?相對封閉的住院環(huán)境和嚴格的管理,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自己的疾病,糾正自己的行為,調節(jié)自己的心態(tài),從而達到正常人的水平?
其次,精神疾病在治療手段上也有所不同,保護性約束是精神科常見的治療手段,它專門為一些有著過激行為的患者準備,如:嚴重的自傷自殺行為,沖動傷人等患者?保護性約束可以有效地限制患者的不良行為,幫助患者穩(wěn)定情緒,確保治療順利的進行?約束過程中,醫(yī)務人員會時刻關注患者的皮膚情況,飲食?大小便?個人衛(wèi)生都有工作人員幫助,并沒有世人想象的那么簡單粗暴?待患者情緒穩(wěn)定后,醫(yī)務人員會及時解除約束,并給予心理疏導?
誤解六:精神病患者出院后不能正常回歸社會
事例
一位精神病患者好轉出院后,家屬為穩(wěn)定其病情,防止他沖動?攻擊?破壞行為,不讓他外出從事社會活動?
一些精神病患者害怕社會上對他們的偏見和歧視,產生自卑心理,家屬也認為應該讓患者避開外界刺激,有利于病情的穩(wěn)定,便聽任患者閉門不出?
精神疾病在得到良好的控制后是可以從事社會活動的?家人的過于擔心與呵護會助長患者逃避現(xiàn)實的心理,加重患者的惰性,加快精神衰退的進程,進而導致社會功能的快速下降?此外,由于患者無所事事,整日沉迷于幻想,會導致生活及思維完全脫離現(xiàn)實,引發(fā)幻覺?妄想,導致疾病的復發(fā)?
所以,對于好轉出院的患者,應根據患者的現(xiàn)狀和醫(yī)生的建議培養(yǎng)他們生活自理的能力,鼓勵患者與人交往,適當參加社會活動,豐富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