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更年期也稱圍絕經期。是婦女由性成熟期逐漸進入到老年期的過渡期,由于生理、心理、社會、文化及婦女的個性特征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有許多婦女會表現出各種各樣的臨床癥狀,據調查,我國60%~75%的婦女在更年期可出現癥狀,其中相當部分患者癥狀較嚴重,影響正常生活及工作。如月經不規(guī)則、烘熱、潮汗、煩躁、易怒、心悸、失眠等內分泌失調的癥狀。咽異感癥幾乎與閉經、月經紊亂同時發(fā)生。但對咽異感癥了解卻不多,往往就診于耳鼻喉科,反復查找原因,卻忽略了更年期也會出現這一癥狀。
何謂圍絕經期
女性更年期是指婦女從生育期向老年期過渡的轉化期,介于40~60歲之間,年齡跨度為20年,即從卵巢功能開始衰退到完全停止的階段。更年期包括絕經前期,絕經期和絕經后期。1994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在關于“90年代絕經研究進展”的會議上提出了圍絕經期的新定義:40歲后任何時期開始出現臨床上月經不規(guī)律,血內生殖激素濃度出現相應的改變,直至月經停止后一年內,這段時間稱為圍絕經期。
何謂咽異感癥
咽異感癥,全稱咽部感覺異常,是耳鼻喉科門診常見病、多發(fā)病,也是臨床上治愈率低、療效差、復發(fā)率高的“頑癥”之一,其病因極為復雜。咽異感癥是一種臨床常見的癥狀,感覺咽喉部有異物感、有堵塞感,頸部發(fā)緊,或有痰黏著感,或呈小球樣“團塊”在咽部上下活動,既不能咽下,也不能吐出,于吞咽唾液時更為明顯,但進食無妨礙。
引起咽異感癥的相關性因素
由于咽部神經支配極為豐富,感覺和運動神經主要來自咽后壁的咽叢,含有迷走、喉上、舌咽、副神經和頸交感神經的分支,此外還有三叉神經第二支和舌咽神經直接分布于咽部,因此,咽部感覺極為靈敏,全身許多器官的疾病可以通過神經反射和傳導的作用使咽部產生異常的感覺。咽異感癥既可為器質性病變所引起,也可為非器質性者,后者以30~40歲女性病人較多。由于主訴癥狀明顯,往往又查無器質性病變,易被忽略。本癥嚴重者,其痛苦表現及造成的后果不亞于某些器質性病變,且其癥狀是多種相關疾病的表征。
非器質性病因
咽神經官能癥、癔病、疑癌癥、焦慮狀態(tài),精神癥等。精神因素對咽異感癥的發(fā)生和輕重有較大的影響,這與丘腦的機能有關。有咽異感癥的病人常常企圖通過咳嗽、咳痰和吞咽動作來緩解咽部的不適感,不僅沒有達到目的,反而使咽部異物感加重。咽異感癥患者還存在明顯的心理障礙,有明顯的神經過敏、內向性,另外有較高的心理痛苦表現,如焦慮、情緒低落、過分關注軀體癥狀等。女性更年期出現咽異感癥是由于這一時期婦女卵巢功能減退,垂體功能亢進,分泌過多的促性激素,引起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從而出現一系列軀體及精神心理癥狀。
器質性病因
上呼吸道慢性炎癥:該癥與鼻炎、鼻竇炎也有關系,長期鼻窶炎癥,分泌物自咽部流下,長期刺激導致粘膜改變,自覺吞咽不凈。還與咽喉炎、咽后壁淋巴組織增生、扁桃體及咽側索肥大、懸雍垂過長、扁桃體病變及莖突過長有關。對于部分病人,咽異感癥還與某些呼吸道疾病密切相關,如氣道高反應病人也可有咽異感癥的表現。
返流性食管炎及胃?。涸谘什慨a生一種反射擊性堵塞或緊迫感。胃食管反流性疾病可表現為咽部異物感、咳嗽、哮喘等非典型癥狀,咽異感癥患者也常常合并噯氣、反酸、燒心等癥狀。咽異感癥患者通過一系列的檢查發(fā)現還存在胃十二指腸炎癥性病變,如幽門螺桿菌感染、潰瘍、糜爛等。
咽、喉局部病變:引起咽異感癥的因素中咽喉部因素多于其他部位的因素,如甲狀腺腺瘤、囊腺瘤和結節(jié)。部分甲狀腺炎和橋本氏甲狀腺炎患者也可引起咽部異物感。
其他如重癥肌無力,植物神經功能失調,內分泌功能障礙,甲狀腺機能減退、頸椎骨質增生、頸椎骨關節(jié)炎、頸動脈炎、咽喉及食道的腫瘤、鼾癥、咽肌痙攣、食管肌痙攣、賁門痙攣也可引起咽異感癥。咽異感癥與糖尿病,職業(yè)病(如與粉塵、化學物質長期接觸等)也有關。
綜上所述,咽異感癥的病因較復雜,應及早明確病因,進行診治,盡可能避免誤診和漏診。特別是對處于女性更年期的患者要在全面檢查的基礎上,分析原因,排除器質性病變,針對患者的臨床表現,適當的補充雌激素、谷維素以調節(jié)自主神經功能。更主要的是給予患者心理疏導,使其主動進行醫(yī)學檢查和咨詢,科學地認識更年期,積極調整不良情緒,生活有規(guī)律,順利渡過人生困難時期。